由于物聯網技術正發展的初期,技術標準體系不夠完善,相關法規制度尚未建立,因此在智慧校園建設中要著重解決好以下幾個問題:
(1)智慧校園的認識問題。對智慧校園建設要有科學的認知。當前是物聯網技術的熱潮期,世界各國各行業紛紛向物聯網進軍,前景非常誘人。在這種情況下,容易盲目樂觀,如果不顧實際情況大張旗鼓地開展建設工作,往往會無功而返,浪費人力、物力和財力。同時,也要注意另外一種傾向,認為技術不成熟,還是等等再說的無為思想。應在充分理解智慧校園建設重要性的基礎上,可以采取局部試點、重點推進的方法,逐步取得經驗,為全面建設智慧校園做好技術鋪墊。
(2)數據格式標準問題。由于目前感知手段多樣,各類傳感器、射頻標簽的制造廠商眾多,標準各異,互不兼容,這就會造成感知信息的數據格式千差萬別,煙囪林立,難以形成高效管理和集中控制。應加強這方面的統一領導,制定規范的數據格式標準,使用兼容的信息系統管理軟件,使得校園資源能夠統一管理,感知到的數據能夠共享和合并處理,以提高管控水平。
(3)成本控制問題。由于智慧校園建設牽涉的感知對象種類多,各對象所需感知的信息復雜程度差別也較大,感知定位的要求又有所不同,如果統一使用某種感知技術手段,為滿足感知要求,不僅會造成大量信息冗余,而且會提高感知的成本。應綜合運用射頻識別技術(RFID)、二維碼技術、無線傳感器技術、嵌入式技術等多種感知手段,根據各感知對象的不同特點,采用不同的感知手段,如圖書、普通物資、設備等可以使用二維碼、被動式射頻標簽對其進行標識和感知;車、船、重要裝備等可以采用主動式射頻標簽,衛星定位等技術進行定位追蹤;而一些重要區域可以利用智能傳感器芯片對其周邊環境進行感知,了解其安全狀態。這樣,根據各感知對象的特點選擇相應感知手段,既做到了量體裁衣,又有效節約了成本。
(4)系統整合問題。由于校園已經存在視頻監控系統或其他信息處理系統,智慧校園建設應考慮將新建的智慧校園管理平臺與原有的信息系統進行兼容性設計,減少重復開發的成本,確保與其他系統的兼容性和銜接性。
(5)信息安全保密安全問題。智慧校園建設中,信息是主導因素。信息安全保密貫穿于信息資源收集、傳輸、處理和運用的全過程。智慧校園的一大功能是感知和定位,從感知到傳輸、再到處理,會經過多個環節,這些環節大多要經過無線通信,使得信息泄露的幾率大為增加,應在信息處理的各個環節加以安全和保密處理,確保信息安全。因此,在智慧校園建設過程中,要始終把安全保密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要根據智慧校園建設發展情況,制定切合實際的安全策略,并逐步建成完善的安全保密體系,確保智慧校園安全可靠健康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