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發展非常迅猛,在國家“十二五”、地方各級政府的“十二五”規劃中,均能看到物聯網的蹤影,如智能交通、智能安防、智慧城市、智慧旅游等。除此之外,物聯網技術在智慧校園建設中也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1)人員可視化管理。為校園人員配備管理卡(可以與借書卡、飯卡、浴卡等功能合并,形成一卡通,該卡可以遠距離讀取),通過各門禁系統和遍布校園的感應點,可以實現對所屬人員24小時不間斷、全校園不留死角、全自動實時感知與定位。學院安保單位、各系輔導員、班主任可以通過智慧校園管理平臺實時了解到所屬人員在位情況。借助此卡,還可以實現對學生、職工的日常管理、電子簽到、定位等,對學生、職工的在位、外出情況進行有效管控、實現電子點名、智能查崗等可視化管理。
(2)智能化保密措施。為重要資料、機密文件、辦公電腦及其他需要保密的設備貼上二維碼或嵌入射頻卡,可以實時感知其所在位置,防止帶出時管理失控而導致泄密,確保重要文件、資料、設備等的保密安全管理。
(3)智慧圖書館。為館藏圖書安裝被動式射頻標簽,取代原來的條形碼,通過使用書架感應器或手持智能終端,可以實現對圖書資料所在的書架進行快速定位,方便借閱和管理。
(4)車輛精細化管理。通過為校園的車輛、重點裝備設備等安裝電子標簽、嵌入傳感器、衛星定位裝置等,實現對交通工具、各種裝備設備進行準確定位和實時跟蹤,并通過嵌入的各類智能傳感器,監控其工作狀態、完好情況等,從而實現對其精細化管理。
(5)智能化后勤保障。為倉庫、物資安裝包含其型號、種類、數量等狀態信息的電子標簽,使得后勤物資的發放更加智能和快捷;為草皮配備溫度、濕度傳感器,使得灌溉更加合理;為路燈安裝光學傳感器使其更節能。
(6)電子崗哨。為財務、油庫及校園的其他重點區域安裝智能傳感器,實現對其24小時不間斷地安全檢測,一旦發現可疑情況,可由感應點自動調整攝像頭的方向進行視頻監控,并向值班人員發出通知或巡視提醒,以便及時處理。
(7)智能安保。通過遍布校園重要區域的攝像頭和感應點,能夠自動對在校園中活動的人員進行身份區分,并對進入重要區域的可疑人員進行重點監控,確保校園安全。
簡而言之,物聯網技術使得校園對象感知能力極大加強,感知的速度、精度和范圍得到了極大的提高,這是其他技術所不能代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