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代理商平臺購買物聯網卡,客服人員會提醒“該物聯網卡禁止使用在個人手機上”,當然,在運營商這里申請物聯網卡也會有這樣的規定。要知道,物聯網卡是幫助設備連網,只有流量的上網卡,因此很多人將物聯網卡稱作純流量卡,既然是純流量卡,價格又那么便宜,為什么還禁止使用在個人手機上呢?
其實,一方面原因是預防電信詐騙。要知道越南、緬甸、新加坡等很多地區是電信詐騙集中區,如果流量卡不強制實名,價格便宜,流量巨大,那無疑會成為犯罪分子的作案工具,助長犯罪,也不利于監管。
從2020年10月10日起,在全國開展“斷卡行動”,為減少網絡詐騙、電信詐騙的頻繁發生,對物聯網卡、儲蓄卡、手機卡等卡的形態,以及關聯物聯網賬號進行了依法整治管理。近幾年,互聯網在高速發展的同時也讓不法分子通過網絡、電信進行詐騙。所以監管嚴格也是好事,畢竟誰都不愿意成為詐騙分子的目標。
當然,還有另一個原因是因為利益沖突。我們知道,手機卡是運營商生產并發行的,流量卡也是運營商制造的售的,物聯網卡也是一樣,不管是什么卡,最終的利益歸屬及解釋都是三大運營商的。買過手機卡和流量卡的朋友知道,手機卡有月租,費用高,流量卡按流量計費,費用也不低,而物聯網卡具備流量卡的功能,價格相對便宜很多,這就有了競爭,試想,所有需要流量的個人,都去買低價的物聯網卡,那么,高價流量卡必然發行不起來。同樣是賣流量,物聯網卡大量使用在個人手機上必定會減少運營商的利潤。
總的來說,既然禁止,咱們就不要去挑戰這個規定,因為運營商會對生產售賣的物聯網卡進行監控,一旦監測到有物聯網卡使用在個人手機上,那么不僅該物聯網卡會被停掉,同一批次的也會禁停,那造成的損失就嚴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