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互聯網,是在互聯網基礎上延伸和擴展的網絡。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的層級,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
最近,不少網友想讓小編好好講解一下物聯網,小編想來想去,打算來個系列,講講物聯網的萌芽、發展與現狀,物聯網和所有的信息科技一樣也是經過了萌芽期,發展期,今天咱們重點聊聊物聯網的萌芽期,一起去看看物聯網的起源。
2002年,剛剛經歷PC互聯網泡沫的騰訊、新浪、網易們還沒緩過氣來,而移動通信市場正在瘋狂爆發,不少人剛剛擁有第一部手機,諾基亞的8310、摩托羅拉V60、索愛T68這些經典機型火爆一時。
這一年的5月17日,電信日,中國移動悄然推出了GPRS業務,由于手機應用的匱乏、網絡速度的緩慢,在當時并沒有對人們產生太大影響,當年最潮的群體還在比拼短信發送速度,但使用SIM卡就能連接數據網絡,卻開啟了一個嶄新的時代,萬物互聯變得觸手可及。
最早成規模的應用是電網的遠程監控。電網當年極有前瞻性的采用移動通信的方式進行電網數據的采集和遠程控制,由于項目規模龐大、要求高、方案全,電網項目無可爭議的成為中國蜂窩物聯網的完美搖籃,培養了早期物聯網產業鏈的第一批人,從無線通信模組、DTU到運營商、應用平臺商。
物聯網卡在這個時期倉促誕生,這時候名字還很多,最常見的名字叫M2M卡,有些也叫APN卡、行業卡、機器卡。彼時M2M卡無論是外觀和功能,都與個人使用的SIM卡沒太大區別。
還有一些比較零散的車輛監控應用,比如在公交、出租車上安裝可以回傳數據的GPS,就可以看到車到哪里了,可以進行集中調度。
那個時候,手機都還沒有GPS功能,GPS還是一些發燒友的玩具,一臺GPS設備動則上千。而現在,各種專車、快遞小哥的電動車乃至共享單車全都裝上了定位,其實整個應用的原型和當初無異。
但其實,這個時候的物聯網基礎設施還比較蠻荒,要孵化出突出的應用還比較不容易。這就是物聯網的萌芽期,物聯網發展十分迅速,算是掀開了信息技術的第三次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