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總有“卡粉”讓小編把三大運營商的物聯卡放一起對比利弊,雖說這三家的物聯網卡大同小異,但本質上還是很有區別的,可以拿出來說上一說,僅供大家購買時做參考。
作為目前國內通信占比最大的一家運營商,拋開價格不談,其在場景化應用下多會有著相應的限制,如“一卡一機”、“禁止聯網”和“跨區鎖卡”等。雖然移動的使用限制多,但不可否認,相對于其他兩家運營,由于其基站建設的密度較大,故其穩定性是最強的!(除偏遠地區)
當然了,由于其目前尚處于不成熟階段,所以在使用的過程中也常會出現串號錯誤、套餐生效異常、設備兼容、數據查詢不準確等“痛點問題”!
相對于其他兩家運營商,其吐槽點最多!先不說其價格貴,在相關手續的辦理上也是非常的復雜,甚至出現要實名申請和相關硬件要求!這意味著企業都不會與該運營商合作,畢竟企業的用卡需求量很大,不太可能實現全民實名認證!
當然了,聯通物聯卡的網絡穩定性還算不錯,其在使用的過程中很少會出現死卡、鎖卡、換卡等情況,甚至可以滿足企業長期性使用。
作為一個“后起之秀”,相對于其他兩家運營商而言,其在資費方面最為實惠,由于用戶多看重套餐資費價格,所以近年來該運營商俘獲了龐大的“忠實粉”!不過,電信的套餐多是定向流量,套餐流量包多不會很大,其或出于一種賬戶安全性之考慮,故所申請的電信物聯卡多需要綁定IP白名單方能正常使用。
除此之外,電信的流量套餐雖然可以任意更換,但卻只限用于指定的設備,而市場用戶能相匹配的設備畢竟是少數,故在市場應用中多很難實現場景化的應用!
以上,移動、電信、聯通這三大運營商都有各自的物聯網卡,再加上三者的物聯網卡均存在相應的優勢和缺陷,所以企業除了要從正規合法的渠道購買物聯網卡,也要根據使用的實際需求選擇從運營商手中購買物聯網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