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30 10:18 規范標準 物聯網 產業化
全球物聯網產業是因新信息技術的成熟而受到各國政府高度關注,相當多的國家和地區通過政府的推動讓物聯網技術快速的與社會經濟、公眾生活等方面融合,力圖帶動經濟社會發展,以期在下一輪國際經濟經濟中處于占有優勢地位。
美國的互聯網和計算機技術在全國范圍內得到普及和長足發展,在1999年底美國在信息及通信技術領域至少領先歐盟五年,比日本快十年。以此,可以看出美國物聯網現實基礎和提出其發展的必要性。美國的個人電腦終端入網的用戶數據開始出現逐年減少的趨勢;而對比下,移動終端設備入網數開始每年呈現不同速度的上升趨勢。當然這和移動終端技術的創新,其成本的降低,無線傳感網的推廣有關。
美國是全球物聯網建設的發起者,美國把建設物聯網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一環,期望以此緩解經濟困境迎來新的發展契機。美國發展物聯網技術起步于軍事研發后推廣到民用領域,在民間企業進行一系列的技術研發后逐漸成熟,推出系統的應用方案。深入發展后得到一些寡頭企業的重視,隨即在政府的戰略升級推動下陸續展開,重點仍是定位在無線傳感網的研究和開發工作。于此同時,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推出WSN研究計劃。開始進行研究傳感器網絡基礎理論,其中將傳感器網絡的子網作為研究的重點。商業領域中許多實力強悍的公司相繼研究推出了商用傳感器芯片及其網絡節點設備等產品,并提出相關配套方案。
物聯卡之家()資訊指出,規范的標準是物聯網產業化發展的前提。但目前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際上,物聯網標準都還處于研究制定階段,而且標準的制定通常又涉及各方利益的博弈和協調,制定過程極其復雜。多年來,中國在許多傳統產業方面,由于缺乏標準方面的發言權,致使受制于人。
目前我國在物聯網技術標準上沒有實行統一,國內相對缺失自主研發技術。具體來說,在RFID標準上,我國目前還沒有可以與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抗衡的系列化技術標準。我國在傳感器網絡國際標準的制定中雖然具有一定話語權,近期提交的“傳感器網絡信息處理服務和接口規范”的國際標準提案已通過新工作項目投票,但是還需努力攻克核心技術,擴大傳感器標準版圖。
首先,加大政策支持和政府作用。在法律政策頒布更多法律法規來對產學研進行更好的支持。可借鑒日本模式。在日本產官學合中政府處于主導地位。日本政府頒布一系列法律法規作為促進科技發展和科研成果產業化的制度保證:1995年頒布的《科學技術基本法》、1998年頒布的《大學技術轉移促進法》及2002年頒布《獨立行政法人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法》是具有代表性的幾部。
其次,設立政策加快國內技術的應用,以此逐步建立我國的物聯網標準化體系。掌握市場主動權,就意味著能夠掌握國內標準主導權,進而影響世界。以英特爾為例,該公司通過向全球銷售網絡產品,將IEEE標準推行為國際標準,盡管這一技術方案并不是最佳的。我國把握應用市場的著力點就是要通過政府和行業管理者推廣我國自己的行業應用標準。通過應用標準,同時發力技術標準,雙管齊下,提升產業競爭力。